時間:2018-11-14 編輯整理:陳少宗 來源:早發表網
摘要:整合醫學的發展為克服醫學專業的過度精細化所造成的問題提供了可能。我國中西醫結合的大量工作,在一個側 面奠定了我國整合醫學的特色和優勢基礎。探索整合醫學視域下針灸醫學的作用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這是由針灸療法 的優點和特點所決定的。針灸療法具有兩大優點:一是沒有藥物那樣的副作用,二是適應癥比較廣泛。典型的作用特征 有三個方面,即雙向良性調節、多靶點調節、飽和調節。但整合醫學視域下要充分發揮針灸醫學優勢需要一定的環境條 件,包括觀念的改變及政策、機制方面的配套措施。
關鍵詞:整合醫學,系統醫學,現代針灸學,雙向良性調節,多靶點調節,飽和調節
1 針灸療法的輝煌與尷尬
針灸是中國的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改革開 放之后,在“以病分科”的大趨勢下,針灸療法的陣地迅 速萎縮,了解針灸到底能治療哪些疾病的國人有可能是 越來越少。世界衛生組織于1979年首次向世界推廣針 灸適宜病種43種,1996年又進行了修訂補充,將針 灸適宜病種認定為64種,這些疾病包括:通過隨機對照 試驗確定的療效可靠的疾??;雖然沒有通過無隨機對照 試驗驗證,但觀察的樣本有足夠數量的病人;有不同時 期的反復臨床報道,治療效果比較好的疾??;有不同時 期的反復臨床報道,并有一些試驗依據的疾病。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針灸療法適宜病種再次進 行了擴展,將針灸適宜病種認定為113種,這些病癥涉及到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臨床各科。針 灸療法具有如此廣泛的適應病癥,為什么在改革開放之 后,針灸療法的陣地一直處于萎縮狀態呢?造成這一尷 尬現狀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個非常確定的原因就是科 室的精細分化,在“以病分科”的大環境下,本來適合針 灸治療的許多疾病被分解到精細化的科室當中了,針灸 療法展示優勢的機會受到了極大制約。
2臨床呼喚整合醫學
科室的精細分化有利有弊,只就弊端而言,其造成 的問題遠遠不是針灸療法的陣地萎縮這樣簡單,“見頭 不見腳”,“看心不看胃”的分科模式,以及單一的??苹?的處理手段,常常與追求促進健康的目標越來越遠,特 別是面對越來越多的慢性疾病,而且是越來越多的復合 性的或混合性的慢性疾病,我們在追求療效的同時,為 何造成了大量的醫源性疾病的發生?這與我們越來越 狹窄的專業視野密切關聯。我們的醫院雖然有會診制 度,但多數情況下是都是從各自的專業角度開藥處理, 十幾種藥物同時使用的情況已很普遍,有些藥物之間會 發生什么樣的反應?這些反應又會對人體產生什么的作用?多數情況下是不可預知的。
整合醫學與其說是一種醫學,不如說是一種醫學方 法,這種方法是對傳統主流醫學觀念的一次巨大調整。 整合醫學作為一種醫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要求把人體 作為一個系統來對待,要求將生物因素與心理因素、社 會因素進行整合,將內在因素與環境因素進行整合;要 求將與生命科學相關的各個領域的先進技術加以整合, 將臨床各個??频?、有效的臨床經驗進行整合;要求以 非線性的系統思維來分析病情,從而構建更為全面、系 統、科學的新型醫學體系,這個體系更適合維護人 體的健康和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該體系將最終走 向系統醫學體系。
整合醫學強調將碎片化的醫學知識進行系統整合, 形成整體性、系統行的醫學知識。本著“以人為本,因人 而異”的原則,避免只見器官不見系統,只見疾病不見病 人,強調防治并重、中西醫并重、醫護并重、身心并重,使 患者在整合醫學、系統醫學視域下獲得更好的醫療 服務。
3整合醫學視域下針灸醫學的作用
整合醫學視域下針灸醫學的作用具有十分積極的 意義,這是由針灸療法的作用優點和作用特點所決定 的。針灸療法的最大優點就是沒有藥物那樣的副作用, 典型的作用特征有三個方面,即雙向良性調節、多靶點 調節、飽和調節。針灸雙向良性調節是針灸作用的基本 特點,也是針灸作用四大規律的核心。針灸雙向良性調 節作用不但在疾病治療中有其獨特價值,在保健預防中 也有其重要意義。針灸的雙向良性調節作用有三種基 本形式,即對同一種疾病不同機能或不同功能生物活性 物質的雙向良性調節、對不同性質疾病的雙向良性調 節、對同一種功能在不同時間狀態的雙向調節。針灸 多靶點調節是針灸作用的另一個基本特點。在整體狀 態下,針灸任何一個穴位都能夠產生兩大類效應,即節 段性效應和整體性效應。針灸多靶點調節也有兩種 形式,一種形式是對同一器官的多靶點調節,如針灸對腸 易激綜合征的治療就涉及到多種腦腸肽,包括血管活性 腸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質(substance P,SP)、膽囊收縮素(ch01ecystokinin,CCK)、一氧化氮(ni— tric oxide,NO)、5一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一HT)、 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等,具有激素和神經遞質或調質雙重作用的生 物活性物質,這些生物活性物質在中樞和外周水平廣泛 參與胃腸功能的調節。針灸對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還 涉及到腸道動力、神經一免疫一內分泌功能等諸多環 節。針灸多靶點調節的另一種形式是對整體狀態下多 器官的調節,如針刺足三里,可以調節腸功能、胃功能、 膽系功能、大腦功能、血管功能、內分泌功能、免疫功能 等。針灸的雙向良性調節作用正是基于整體狀態下不同靶點調節效應之間的協調、耦合的結果。
針灸的飽和調節是針灸調節作用的第三大特征。 針灸的飽和調節是指針刺作用或針刺效應具有一定 的峰值限度,其大小不會隨著針灸干預因素的變化而 顯著地增加。無論是抑制性的針刺效應,還是興奮性 的針刺效應,都存在著這樣的峰值邊界。興奮性針刺 效應的峰值邊界不會跨越到病理性的亢奮狀態,抑制 性針刺效應的峰值邊界不會跨越到病理性的低下狀 態。比如,針刺對膽道平滑肌功能的影響,對于膽系 平滑肌痙攣的患者,針刺能夠很好的緩解膽系平滑肌 的痙攣,但無論怎樣改變穴位處方、無論如何調整針 刺手法,都不會讓膽系平滑肌由痙攣狀態轉化到麻痹 狀態;對于膽系平滑肌張力偏低的患者,針刺能夠較 好的提高膽系平滑肌的張力,但無論怎樣改變穴位處 方、無論如何調整針刺手法,都不會計膽系平滑肌由 張力低下狀態轉化為痙攣狀態。針刺對高胰島素肥 胖患者的調節,針刺療法能夠明顯降低其胰島素的水 平,但無論怎樣改變穴位處方、無論如何調整針刺手 法,都不會使胰島素降低到正常范圍以下,肥胖患者 的胰島素水平越接近正常值時,針刺對其調節的強度 越不易顯現。針灸的調節作用不會像藥物作用那樣 隨著藥物劑量的增加而增強,最終由治療作用轉化為 與之相反的毒副作用。
針灸調節作用的上述三大特點和沒有毒副作用的 優點,決定了該療法在整合醫學視域下具有積極的臨床 價值,大量臨床證據也支持針灸療法這一積極價值,這 是針灸療法的第二個優點——適應癥比較廣泛。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針灸臨床研究報告的回顧與分析》 (Acupuncture: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ports o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的第三部分詳細分析了針 灸治療病癥的范圍及療效,根據證據的強弱分為四 級,也就是根據療效分為4類。
工類病癥:有36種。即通過大量臨床隨機對照研 究,已經證明運用針灸療法能夠取得較好療效的疾病、 癥狀。
Ⅱ類病癥:有61種。即通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已 初步證明運用針灸療法能夠取得一定療效的疾病、癥 狀,但仍需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Ⅲ類病癥:有9種。其他治療方法沒有明顯療效, 但個另0針灸臨床對照試驗報告有效,值得試用針灸療法 的疾病、癥狀。
Ⅳ類病癥:有7種。其他治療方法沒有明顯療效, 但有現代醫學診療條件保駕護航的條件下,可以嘗試使 用針灸療法的疾病、癥狀。
I類、Ⅱ類是療效比較肯定的病癥,見表1。而 國內學者的研究表明,針灸療法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 461種病癥的治。
4整合醫學視域下針灸醫學發揮優勢的環境條件
整合醫學的發展不是一個單純的學術問題,特別是 涉及到傳統醫學在整合醫學中的作用和優勢的發揮,不 但需要觀念的變革,更需要政策、機制方面的配套,以進 行合理引導和推動。
整合醫學需要醫學各學科間的整合,其中傳統醫學 與西醫學系統間的整合就是這種整合的重要內容。關于 傳統醫學系統與西醫學系統間的整合,原衛生部、國家中 醫藥管理局在2008年8月聯合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綜 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的意見》,對中醫科在綜合性醫院中的 工作和作用提出了具體的目標。明確要求到2015年,綜 合醫院均要設置中醫臨床科室和中藥房,而且中醫藥服 務設施設備要齊全、技術人員的配備要合理。通過各臨 床科室與中醫臨床科室的協作,中醫藥的服務能力要有 較大提高,能夠為更多的病人提供更好的中醫藥服務,使 在綜合醫院就診的患者在接受西醫藥服務的同時,也能 夠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時、方便的中醫藥服務。
從整合醫學的角度審視中西醫結合的方針,顯然這 種方針政策具有堅實的現實基礎、實踐基礎。推動整合 醫學或系統醫學的發展,在具體操作層面,還需要建立 起各個科室之間健全、合理的會診制度及靈活、高效的合作機制,這是整合醫學或系統醫學視域下更好地發揮 針灸療法的作用和優勢所具備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