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j7p2i"></em>
<progress id="j7p2i"></progress>

    <li id="j7p2i"><acronym id="j7p2i"><menuitem id="j7p2i"></menuitem></acronym></li>
  1. <dd id="j7p2i"><track id="j7p2i"></track></dd>
    <dd id="j7p2i"></dd><dd id="j7p2i"><pre id="j7p2i"></pre></dd>
  2. <span id="j7p2i"></span>

    日本建筑教育的社會化 ——伊東建筑塾的明日建筑機遇計劃

    時間:2018-11-15 編輯整理:周 韜 , 舒 欣 來源:早發表網

     現代日本建筑學科教育具有一定的社會化 特征,常以教學科研機構為基地向社會普及建筑 知識。伊東建筑塾是由伊東豐雄發起的民間建筑 教育機構,每年定期舉行建筑設計講座,策劃支持 社會大眾參與的建筑與城市設計項目??疾煲翓| 建筑塾的建筑教育活動內容,并以此為例分析了 建筑教育活動社會化的方式方法,對建筑教育向 社會推廣的作用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建筑教育 伊東建筑塾 社會化

    1 背景介紹

    在教育部2011年3月發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中,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和 建筑學一起成為平行的一級學科。這一變化體現了建筑學科在當代時代發展背景下的重要性 與特殊性。建筑學科在高校學科教育體系中相對特殊,首先體現在它是一門以實踐應用為導向 的學科,這使得它與其他學科純粹的學術科研體制相比更貼近持續發展的社會實踐環境。其 次,建筑學科教學內容也存在著多元特性??疾靽鴥雀咝5慕ㄖW科建制,建筑、城規及風景 園林的教學內容均具有社科、人文、藝術、理工科等交叉學科屬性。這一特性使得建筑學科可 以從多個角度獲得社會評價。建筑學科的特殊性與社會的快速發展始終是緊密結合在一起 的,當代的建筑教育逐漸開始具有一定的社會化特征。

    2 現代日本建筑教育概述

    現代日本的建筑教育大多實行的是四年制,課程由共同教育、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課程三 部分組成,并根據各個學校辦學特點形成自身特色。自明治維新(1868年)以來,日本建筑在 結構、功能等方面日益加快了西方化、現代化的速度;另一方面,日本建筑在意識形態和創作思 想方面,鼓勵日本國民在保留自身文化傳統的同時學習西方文化。在此思想的影響之下,日 本的建筑教育從以西方的教育體系為模板慢慢向具有自身特點的方式轉化。在將建筑教育向 社會推廣方面,日本建筑學界通常以高校為基地,舉辦各種類型面向非專業人士的學術講座和 學生作品展覽等,以此將建筑知識向整個社會普及,使一般公眾也能對建筑知識有所了解。

    3 伊東豐雄與建筑教育

    伊東豐雄(1941—)是一位重要的日本當代建筑師,其作品在世界范圍內有一定的影響力, 并于2013年獲普利茲克建筑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圖1)。作為一名以實踐為主 的建筑師,伊東豐雄雖然并沒有在高校從教的經驗,但是通過他自身的言傳身教,在伊東豐雄 建筑設計事務所培養了數名優秀的青年建筑師,如2010年普利茲克獎得主妹島和世和西澤立 衛。

    2011年,由伊東豐雄發起,通過整合東京的“伊東建筑塾”(Ito Juku)與愛媛縣今 治市的“伊東豐雄建筑博物館”(Toyo Ito Museum of Architecture,于2011年夏季開放) 的資源,建立為社會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明日建筑機遇計劃”(Initiative for Tomorrow's Opportunities in Architecture),從而為建筑教育提供一個新的社會性平臺(圖2)。該組織的創辦宗旨是為了培養符合社會和時代要求的 年輕建筑師,同時也面向社會大眾開設一些開 放性的課程,以此更廣泛地傳播建筑知識。組 織中的活動每年定期舉行。下文將對伊東建筑 塾及明日建筑機遇計劃進行考察分析,以期對 我國的建筑教育社會化活動有所啟示。

     

     

    3.1 伊東建筑塾明日建筑機遇計劃的設立主 旨與組織架構

    1)設立主旨

    首先,這一組織設立的最大目的是培養 年輕的優秀建筑師。雖然在高校里也可以通 過日常的設計課程和教授工作室制度對年輕 的建筑師進行培養,但伊東豐雄認為,為了比 較徹底地實現從思想養成到設計實踐的建筑 教育方式,可以對部分有潛力的年輕建筑師 設立專門課程。與此同時,也有為公眾開設 一些開放課程的計劃,以此來更廣泛地普及 建筑知識。

    其次,伊東期待通過這樣的社會性平臺 能令更多的設計師和普通大眾參與到諸如愛 媛縣今治市這樣的區域性社區規劃工作當中。 伊東豐雄建筑博物館所在的今治市大三島 是近幾年來明日建筑機遇計劃的案例。大三 島具有生態資源豐富的自然環境和大量的古 代歷史遺跡,對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來說是 很好的研究對象。島上有曾被棄用的學校改 建成的住宿設施和工作室當作進行活動的場 地。當高校處于假期時,建筑系的學生可以到 島上居住一段時間,對島嶼進行考察,并與當 地居民一起對島嶼未來的發展和規劃進行討 論。像這樣的社會研究活動既可以對恢復城 鎮活力起到促進作用,也可以推動未來區域 性城鎮的復興。

    第三,伊東希望借此平臺開辦日本第一所面向兒童的建筑學校。盡管日本兒童參加諸 如音樂或繪畫之類的各種課余輔導課程早已 十分常見,但“建筑學?!边€從未曾出現過。 與此不同的是,在西方國家從小學階段就已 經將建筑教育融入一般的通識教育當中了。在 伊東建筑塾開展活動的數年間,已通過工作 坊的形式讓小學生參與社區規劃或簡單的小 型建筑設計等內容,以此激勵兒童,并通過他 們的家庭成員和朋友們,使廣大公眾都能夠 對建筑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組織架構

    明日建筑機遇計劃是整合伊東建筑塾和 伊東豐雄建筑博物館兩個平臺資源建立的, 因此伊東豐雄為該組織的理事長。下設副理 事長一位,理事人數共11人。截至2017年2 月,加入該組織的會員共195名,其中個人會 員169名,團體會員26名?;顒拥膬热菀卜?為兩部分,在伊東建筑塾舉行的活動主要是 一系列的會員公開講座以及面向兒童的建筑 學校;在伊東豐雄建筑博物館的活動內容主 要是展覽和工作坊的策劃。這兩部分內容相 互聯系,活動持續時間基本貫穿一整年。

    3.2 明日建筑機遇計劃活動內容考察分析

    以下將詳細考察2017年度伊東建筑塾明 日建筑機遇計劃的活動內容安排。

    (1)會員公開講座

    2011年日本福島地震以來,伊東豐雄 在此六年間不斷奔走于日本東北各地,以建 筑師的身份對東北地區的災后重建不斷做出 貢獻。與此同時,伊東豐雄多次深入日本地方 城市,對地方城市的生活進行考察。通過對不 同地域的居民生活進行調研,伊東認為未來 日本建筑設計的視角將會逐漸從以經濟實力 為主導的大城市轉向地方城市?;谝陨媳尘?,2017年伊東建筑塾的會員公開講座主要圍 繞地方城市的活性化與食品農業的循環利用 等話題展開。伊東豐雄既是主持人,也是聽講 者,與其他幾位主講人一起對地方城市的魅力 以及地方城市的生活方式等內容進行討論。

    2017年伊東建筑塾的會員公開講座共 7次,選在周六周日或是法定節假日舉行,具 體舉辦日期在開始前一個月會以郵件方式通 知。主講人除伊東豐雄是建筑師之外,其他都 來自社會各個領域(表1)。

     

    2017年5月,作為組織者的伊東豐雄在 東京的惠比壽工作室舉行了本年度第一次講 座,講座題為“建筑的夢”。伊東從以柯布西 耶(Le Corbusier)和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為代表的現代主義建筑師講 起,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數個設計如臺灣大學 社會科學院大樓等,對建筑師的夢想進行了 介紹和討論。作為本年度伊東建筑塾的首個 會員講座,“建筑的夢”對本年度所討論的話 題定下了基調,同時也使參加本次講座的會 員對于如何將夢想中的建筑轉化為現實進行 思考。在此之后的講座主講人全部是非建筑 學科出身,聽講者也并非完全是建筑學科的 工作或科研人員。這一形式讓非建筑專業的 普通大眾可以從多個角度理解建筑工作者的 工作內容,也更加貼近社會對建筑學科的實 際認知狀況(圖3~4)。

     

     

    (2)大三島設計規劃研究討論會

    大三島位于日本愛媛縣今治市附近,是 瀨戶內海的第五大島嶼(圖5)。2011年,伊東 豐雄建筑博物館在此開館運營,并以此為契 機,伊東豐雄與伊東建筑塾的學員們數次來 到這座島嶼,與島上的居民共同對島嶼的發 展規劃進行討論研究。在2016年的明日建筑機遇計劃年度活動結束之后,關于大三島的 研究已經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并以發表會 的形式向社會公布(2017年3月)。其中,在發 表會上討論過的提案“大山祇神社參道的花 道計劃”于2017年5月開始實施,參與者是 伊東建筑塾的學員及當地的普通民眾。伊東 豐雄提供的這一平臺有效地把建筑設計專業 人員與非專業人員連結起來,使他們共同參 與到對自然環境的改造當中,將建筑教育以 實踐的方式融入到社會生活中。

     

    2016年度關于大三島的研究成果大部分 以講座的形式作為總結,2017年度的大三島 研究將更多的以實踐的方式進行。研究內容 包括關于島嶼的區域復興規劃、島嶼的農業 活性化、以及島嶼上的舊建筑改造等。與會 員公開講座類似,伊東豐雄負責該項活動總 體的統籌規劃,其他作為輔導者的講師來自 各個行業,以對島嶼進行設計規劃為中心開 展教育活動。根據輔導者工作研究領域的不 同,招募的參與者大致分為四組,分別參與島 嶼農業產業相關研究、島嶼自然環境改造、 島嶼區域性規劃以及島嶼舊建筑改造。具體 來說,農業產業的內容包括如何在島嶼上種 植蔬菜水果等,關于自然環境的改造則需要 在島上的民居及神社周邊種植花木、設計小 型的公共圖書館等,島嶼區域性規劃及舊建 筑改造主要是對島嶼的交通進行設計,并將 舊建筑改造成旅館、休息所等公共建筑。伊 東建筑塾在此發揮的作用更像是一個大學的 建筑學科研究室,對島嶼進行研究規劃改造,參與的成員卻沒有受到學生身份的限制,而 是接納了社會上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成員。 通過這種方式,伊東豐雄將自己的建筑知識 傳播出去,從而也使社會對建筑學科更加了解 (圖6~8)。

     

     

    (3)兒童建筑塾

    2011年伊東建筑塾開校以來,兒童建筑 塾一直是該校的教育活動內容之一。在伊東 建筑塾之前雖然也有面向兒童的建筑教育活 動,但是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兒童的接受能力, 因此設計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對兒童來說 比較困難。伊東建筑塾對于兒童建筑教育的 內容主要以建筑與城市體驗為主,目的是為 了讓兒童享受對建筑與城市的思考帶來的樂 趣。面向的人群主要是小學4年級到6年級的 學生,在一年的時間內,使他們對建筑、城市 以及環境進行思考。

    整個年度的教學計劃分為前后兩期:前 期以“家”為主題,時間一般為4月到9月,在 此期間安排一次講座,調研和實地考察。在具 體的設計過程中,讓兒童體驗建筑圖紙的繪 制方法、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以及最終的發 表展示方法。對于設計的規則并沒有做過多 局限,而是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力,設計具有 獨特個性的“家”。以往出的關于“家”的設 計課題有“動物們生活的家”、“自己喜好的 素材設計的家”等。2017年度的課題為“大家 的家”,將從建筑的形態、空間、功能等方面 讓孩子們體驗建筑設計的過程。后期以“社 區”主題,時間從10月至來年3月,主要是以社區實地考察和調研為主,使孩子們在社區內 參觀行走的同時對公共空間和城市景觀有直 觀的感受,之后對社區的建筑與城市設計進 行提案并進行模型制作。為了不對小學正常的 教學時間產生影響,兒童建筑塾前期和后期 各開講10次,平均每月2~3次。

    伊東豐雄希望通過建筑這種媒介讓孩子 認識自己,并通過發表會的形式,讓孩子學習 平等討論,學習承認他人,學習如何進行團隊 合作。在伊東看來,建筑教育對于兒童來說, 就像音樂、繪畫、舞蹈等活動一樣,并非為了 達成某些具體的目的而進行,只是作為一種 媒介幫助孩子發現自己,并為孩子提供多一種 的可能性(圖9~10)。

    結語

    伊東建筑塾并不是大學的研究室,而是 由伊東豐雄發起建立的民間建筑教育機構, 也是一個完全的非盈利性組織。在伊東建筑 塾授課的講師和學習的學員來自社會各個領 域,通過教與學的相互影響,在普及建筑知識 的同時也對作為教育者的建筑師產生觸動, 使建筑師可以以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建筑。當前,我國大學的建筑教育已經非常系統化,并 且根據各個學校自身特點各具特色,但在向 社會傳播和普及建筑知識,讓社會對建筑學 科更加理解的方面尚有欠缺。本文通過對伊 東建筑塾的各項教育活動進行考察分析,為 我國提供經驗借鑒,以期我國今后的建筑教 育能在立足大學的同時面向社會服務。

     


    職稱
    論文

    期刊
    發表

    加急
    見刊

    寫作
    咨詢

    課題
    專答

    編輯
    顧問

    關注
    我們

    返回
    頂部

    亚洲Av久播在线播放
    <em id="j7p2i"></em>
    <progress id="j7p2i"></progress>

      <li id="j7p2i"><acronym id="j7p2i"><menuitem id="j7p2i"></menuitem></acronym></li>
    1. <dd id="j7p2i"><track id="j7p2i"></track></dd>
      <dd id="j7p2i"></dd><dd id="j7p2i"><pre id="j7p2i"></pre></dd>
    2. <span id="j7p2i"></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