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學學報》(曾用刊名: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創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執行優秀期刊(03)
多次次入選CSSCI來源期刊
立足民族地區,面向全國,繁榮學術研究。組發有關民族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高質量學術論文;組發研究國家和地區社會文化發展的具有創新價值和理論高度的學術論文。
以"樹立精品意識,追求學術創新"為宗旨,民族學類研究為特色.質量第一,特色發展,提升學術品位,打造期刊品牌.
以高校教師,學生,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民族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國家機關公務員等為主要讀者對象。
CSSCI;南大核心期刊(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
2004年以來一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一級期刊,2008年2010年連續再次入選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民族學類來源期刊.
一帶一路專題
(5)中國式全球主義:一帶一路
楊開煌
(12)就少數民族的角度思考“一帶一路”
羅中展
邊疆研究專題
(16)帝國的邊疆知識爭奪——18、19世紀清朝、俄國對內亞空間的認識與政策取向
袁劍
(21)西方學界民國時期列強角逐新疆研究之述評
程秀金
(26)學者的角色:美國的中國西部邊疆研究者與對華政策制訂
勵軒
民族學研究
(33)清末報刊與民族主義思潮——媒介作用下共同體意識的產生和流變
曹磊
(39)“回族”“回教”之爭與近代回族的身份認同
陳紅梅
(45)回族在近代新疆城市中的商業活動及其影響——以烏魯木齊為中心
牛燕軍
(50)政治空間的神圣性建構——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為例的考察
楊林[1];張繼焦[2]
(54)烏魯木齊市建設嵌入式社區環境的政策實踐調查
李曉霞
(61)烏魯木齊、武漢回族拉面師的城市適應——以甘肅張家川籍從業者為例
馬曉翠
(66)新疆地區少數民族流動兒童城市適應與融入研究
張淼
(70)核心素養與少數民族地區人文教育發展
馬岳勇;董新強
(74)金融扶貧與民族地區小康社會建設——基于寧夏“鹽池模式”的個案調查
劉七軍
(79)西北民族地區農戶戶均受償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為例
楊美玲;朱志玲
(82)民族地區農戶融資可得性及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基于寧夏南部山區農戶的問卷調查
馬艷艷[1,2];李鴻雁[1,2]
(86)寧夏現代農業服務業外向型發展框架與體系
強毅;關春玉;納慧
(90)太極資本:中醫在泰國立法的啟示
任杰慧[1];景軍[2]
(95)侗族聚落的產業、景觀與記憶——一項關于八江布央茶的人類學考察
趙巧艷[1,2]
(100)試論極料理與逸蠻阿訇對中國伊斯蘭教的影響
馬超
(106)苯教文獻中的“九宮”紀年法探究
拉毛吉
(111)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困境與社會工作的介入
何瑞[1,2]
(115)精準扶貧視閾下寧夏生態移民養老保障創新研究
孔麗霞
(118)中國方案的“問題意識”
白寧芳
(122)試論三種法律多元
易軍
(127)非上市公眾公司轉板上市的制度障礙與實現路徑
祁暢
(132)清代回族詩人孫鵬詠史懷古詩的地域文化特征與精神意蘊
馬志英
(136)直譯與意譯——理雅各與辜鴻銘《論語》英譯本的功能語言學比較與分析
楊林
(140)獨作科技論文第一人稱復數代詞的語用效果
周麗艷[1,2]
1、來稿請附有英文標題,提供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和與中文摘要對應的英文摘要,并列出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關鍵詞3-5個及相應的英文關鍵詞,標出中圖分類號,注目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
2、來稿請附“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民族、工作單位、職稱、學位、研究方向),寫清郵政編碼、聯系電話,注目送稿日期。
3、請寄打印稿件和磁盤,以5000-8000字為宜,必須打印清楚,核對無誤,請勿一稿兩投。
4、注釋清楚,引文準確。注釋一律采用尾注。參考文獻或注釋項目依次為:
著作:序號、作者、書名、卷(冊、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版次、頁碼。
期刊:序號、作者、篇名、刊名、年期、頁碼。
報紙;序號、作者、篇名、報紙名稱、年月日(版)。
5、文內標題簡潔、明確。
6、本刊有權對采用稿件進行文字處理,作適當刪改,如作者不同意,務請注明。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三個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者可自行處理。
請登錄后再使用評論功能
去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