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j7p2i"></em>
<progress id="j7p2i"></progress>

    <li id="j7p2i"><acronym id="j7p2i"><menuitem id="j7p2i"></menuitem></acronym></li>
  1. <dd id="j7p2i"><track id="j7p2i"></track></dd>
    <dd id="j7p2i"></dd><dd id="j7p2i"><pre id="j7p2i"></pre></dd>
  2. <span id="j7p2i"></span>

    我國科研取得重要進展——是否能把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

    時間:2019-01-11 編輯整理:長沙小驕傲 來源:早發表網

    摘要:  通知公告 新聞動態 學術資訊 您的位置:首頁資訊學術資訊 我國科研取得重要進展——是否能把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 二氧化碳是大氣組成的一部分,它在自然界中有著豐富的含量,并且蘊含在某些天然氣或油田伴生氣及碳酸鹽形成的礦石中,主要由含碳物質燃燒和動物的新陳代謝產生,二氧化碳具有非常高的穩定性,它時刻破壞著環境科學,影響著人類的生存

    把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被認為是解決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的一種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如何應對二氧化碳在封存過程中存在的泄漏風險是一個棘手的難題。我國在二氧化碳驅替過程實時動態監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有助于解決這一難題。

     

    據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科研人員首次利用光纖布拉格光柵傳感技術對不同狀態二氧化碳的驅替過程進行實時動態監測,揭示了在二氧化碳注入壓力誘導下的應力場變化特征和運移前緣規律。

     

    相關研究負責人介紹,地下深部咸水層因具有分布廣泛、儲存量大等特點而被視為二氧化碳長期封存的最優場地。然而,由于儲層應力場改變以及存在的天然裂縫、斷層等地質結構、構造,二氧化碳在封存過程中存在泄漏風險。

     

    基于此,對二氧化碳運移過程進行實時監測成為國際學界的一個熱門課題。但是,此前的研究缺乏在封存條件下針對二氧化碳實時運移過程中應力場變化及運移前緣的同步監測。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利用巖芯驅替夾持器模擬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穩定驅替過程。實驗結果表明,巖芯表面動態應變響應與二氧化碳注入壓力相關且保持線性增長關系。

     

    據介紹,光纖布拉格光柵傳感器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光纖傳感器。該研究負責人說,依據實驗中的光纖布拉格光柵測量結果可知,這種監測技術可觀測二氧化碳流體運移路徑及相應前緣信息,因而可應用于二氧化碳封存現場滲漏監測。目前,該研究相關成果已發表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溫室氣體:科學與技術》

     

    二氧化碳被認為是加劇溫室效應的主要來源,能找到解決其的方式,有利于環境科學的保護以及推動環境工程的發展。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這方面的學術資訊,可參加2019年3月15日至17日在中國武漢隆重舉行的第二屆能源資源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會議(ICERSD 2019)。會議主要圍繞能源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等研究領域展開討論,旨在為從事能源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技術研發人員提供一個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術,了解學術發展趨勢,拓寬研究思路,加強學術研究和探討,促進學術成果產業化合作的平臺。


    本網站部分文章轉載自互聯網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網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權問題, 請您及時通知本站,我們將及時妥善處理。

    職稱
    論文

    期刊
    發表

    加急
    見刊

    寫作
    咨詢

    課題
    專答

    編輯
    顧問

    關注
    我們

    返回
    頂部

    亚洲Av久播在线播放
    <em id="j7p2i"></em>
    <progress id="j7p2i"></progress>

      <li id="j7p2i"><acronym id="j7p2i"><menuitem id="j7p2i"></menuitem></acronym></li>
    1. <dd id="j7p2i"><track id="j7p2i"></track></dd>
      <dd id="j7p2i"></dd><dd id="j7p2i"><pre id="j7p2i"></pre></dd>
    2. <span id="j7p2i"></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