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28 編輯整理:長沙小驕傲 來源:早發表網
●牙齒是動物天生的進攻防衛武器和咀嚼食物的工具。大熊貓是動物界中牙尖齒利的典型代表,其99%的食物是竹子,堅固強悍的牙齒是大熊貓啃食竹子的利器。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25日報道,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材料疲勞與斷裂實驗室科學家劉增乾帶領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大熊貓牙齒牙釉質能夠在發生變形和損傷后在微納米尺度進行自動恢復。主要得益于其高密度的富含有機質的微觀界面和巧妙的組織結構設計,即組成牙釉質的無機礦物單元在微納米尺度均沿咬合方向規則排列,而礦物之間的界面以天然有機質填充。研究團隊正在利用這些發現開發高性能材料,用于仿生人類假牙和耐用陶瓷。
●基因驅動,即讓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遺傳給下一代,使它們的遺傳率高于隨機幾率。近日,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在實驗室雌性小鼠中開發出了一種基因驅動系統。他們使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CRISPR-Cas9進行基因組編輯,來提高小鼠后代遺傳酪氨酸酶基因(Tyr)中被特定編輯過的一個等位基因的可能性,具體做法是在配子生產和胚胎發育的不同階段進行編輯,以優化基因傳遞。雖然該策略在雄性生殖系中不成功,但在雌性生殖系中,Tyr等位基因的遺傳率增加了。該研究意味著,基因驅動作為一種用于增強特定基因變異在種群中遺傳性的策略,其可行性在實驗室哺乳動物身上得到了證明。
●根據英國《自然》雜志24日發表的一項電氣工程學最新成果,美國科學家團隊成功讓普通的數碼相機也可以用來查看視線外的物體。而以前只有非常專業昂貴的光學系統才能做到這一點,現在這種更加便宜簡單的技術,代表了人類查看隱藏物體的一項重大進步。這些研究結果證明了使用數碼相機進行非視距成像的可行性,這或可用于監測危險環境、導航,以及探測隱藏的物體和敵人。
●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衛星。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美國科學家揭示了土衛六最大的謎團之一——其上稠密且富含氮氣的大氣層的起源。新研究認為,土衛六大氣層或源于該天體內部的有機物。研究結果發現,土衛六大氣層中約一半的氮、幾乎所有甲烷,都可能來自內部的有機物,在土衛六形成之初,這些有機物就被納入其中。
●日本九州大學和東京海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借助計算機模型分析了2016年在太平洋收集到的微塑料垃圾并結合以往的相關研究數據,對未來的微塑料垃圾量進行了預測。研究發現,如果進入太平洋的塑料垃圾以目前的水平持續增加,到2030年日本周邊海域和北太平洋中部的微塑料垃圾將是2016年的約兩倍,到2060年將達到約4倍。塑料垃圾在海洋中長期漂浮后會破碎,逐漸形成直徑小于5毫米的微小塑料顆粒,這被稱為微塑料。海中的微塑料易被浮游生物吃掉,通過食物鏈進入濾食性動物體內,并因難以降解而長期累積。這項研究顯示,海洋生物面臨著微塑料導致的環境風險。
本網站部分文章轉載自互聯網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網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權問題, 請您及時通知本站,我們將及時妥善處理。